2010年:参与心理研究院“心理咨询基础理论”培训,完成80小时课程学习(含普通心理学、发展心理学等),并通过20小时案例分析考核,搭建基础理论框架。
2012-2013年:系统参加“非暴力沟通与情绪疏导”专项课程,累计投入60小时学习+15小时模拟练习,掌握用非暴力沟通技术化解人际冲突、疏导情绪的方法。
2015年:加入“沙盘游戏疗法入门工作坊”,历经48小时理论讲解与实操训练,完成12次模拟沙盘解读,初步具备用沙盘技术探索来访者潜意识的能力。
2017-2018年:持续参与“叙事疗法系统培训”,累计学习90小时,完成18个模拟个案的叙事重构练习,并接受25小时一对一督导,深化叙事疗法应用能力。
2020年:完成“家庭系统排列与家庭关系干预”培训,通过50小时课程学习+10次团体案例演练,提升对家庭系统问题的分析与干预水平。
核心议题咨询(2018年至今):处理拒绝工作、社交回避、婚恋恐惧等,接待来访600余组,助70%+ 恢复社会功能,55% 实现职场稳定或开启社交/婚恋。
情绪情感干预(2019年起):解决职场、家庭相关焦虑、抑郁,服务1800余小时,超80% 来访者情绪内耗减轻、自我接纳度提升。
家庭关系调和(2020年至今):改善成年子女与父母对立、原生家庭矛盾,完成咨询300余例,65% 案例家庭冲突降60%,建立平等沟通。
职业生活规划(2017年起):指导择业迷茫、职场转型等,提供规划200余次,72% 来访者明确方向或完成职场过渡。
1. 职业规划:兴趣分析、自我认知梳理,及不上班、社会适应困难等问题干预。
2. 人际关系:人际紧张、社交焦虑、沟通不畅,及害怕权威、挑战权威等议题调节。
3. 情绪管理:焦虑、抑郁、强迫、无意义感疏导,及躺平、内卷、动力缺失改善。
4. 价值观探索:对不恋爱、不结婚、不生育的认知梳理,及热衷求佛修道等观念调适。
5. 压力管理:睡眠困难(如睡不着)、负性事件/情感/婚前压力缓解,及工作适应不良干预。
6. 婚恋问题:亲密关系沟通障碍、交往能力提升,及同性恋议题、性心理困惑、恐婚疏导。
7. 亲子关系修复:与父母不沟通、不联系、憎恨父母、不回家等怨恨情绪化解。
8. 不良行为矫正:网贷、赌博、沉迷游戏、吸笑气、吸烟喝酒等不正当行为引导。